病毒式成長策略內幕:三個品牌如何驅動銷售成功的背後故事
Share
在2025年,無論是護膚品、烘焙甜點還是家居清潔產品,病毒式成長策略已成為DTC品牌銷售成功的關鍵。從Preston Lane透過創辦人個人社群預熱,到Pure Daily Care利用TikTok Shop與影響者爆紅,再到Baked by Melissa以真誠內容翻轉品牌形象,這些案例證明:放大觸及與講述故事,能跨類別推動銷售。如果你是一位活躍在YouTube、Instagram或Threads的影響者,或擁有自家IP的藝術家,或許你也曾經歷過從小眾到爆紅的掙扎。這裡的分享希望能讓你感受到那份熟悉的興奮,並開啟與品牌的合作之門,讓你的創意轉化為銷售動能。
為什麼這些策略重要
病毒成長不僅關乎數字,更在於情感連結。Preston Lane借創辦人既有觀眾,透過幕後故事建構期待;Pure Daily Care早鳥採用TikTok Shop,結合影響者,銷售五倍成長,社群觀看破億;Baked by Melissa讓創辦人閃耀,五年內粉絲暴增6,000%。這些品牌從創業、擴張到成熟階段,透過社群內容、能見度與顧客觸及,實現銷售躍升。對創作者來說,這是啟發:你的故事能成為品牌的燃料,讓聯名產品或內容不僅賣貨,還建構忠誠社群。
Preston Lane:借個人社群點燃新創品牌期待
Preston Lane,一個奢華植物基家居香氛品牌,於一年前推出時,已擁有內建觀眾優勢。創辦人兼首席品牌官Preston Konrad,生活風格專家與電視名人,曾執導Ralph Lauren與American Eagle的造型,他的Instagram與TikTok粉絲基礎龐大。他與長期夥伴Lisa Manice(CEO)聯手,開發義大利製蠟燭、全能清潔劑、洗碗精、手部皂與乳液,以及新推出的空間噴霧,融合Le Labo的精緻香氣與Mrs. Meyer’s的親民實用,售價低於20美元(蠟燭34美元)。
Konrad解釋:「我們想將高端香氛融入日常用品。」四款香氣(Highrise、Mayfair、Doheny Drive、Terrace View)以義大利威尼斯配方為賣點,成為社群故事焦點。推出前一年,他們帶粉絲走進幕後:義大利採購影片、選瓶過程,累積期待。推出後,建立DTC網站與Instagram、TikTok帳號,幾月內進軍Meta購物與TikTok Shop。
這策略奏效:三個月內進駐Nordstrom前20門市,紐約Hudson Yards快閃店從臨時變常設。銷售主來自Amazon與DTC,零售帶來新客,但重購多線上。Konrad分享:「社群是借來的土地,算法無常,我們需持續吸引目光。」2025年,粉絲近百萬,個人TikTok觀看900萬,互補品牌帳號。近期與Centric Brands戰略聯盟,擴張線上Amazon銷售,預計線擴增新品,強化社群內容。
對藝術家來說,這是借鏡:你的個人故事能預熱品牌,創造情感投資,讓粉絲從觀眾變顧客。
Pure Daily Care:影響者病毒與TikTok Shop早鳥效應
Onyx Global Group旗下的Pure Daily Care(專業居家護膚)與AquaSonic(平價口腔護理),以Amazon為起點,但疫情居家潮讓Pure Daily Care的NuDerma高頻脈衝棒爆紅。2021年初,15百萬觀看,消費者分享居家SPA影片。2021年加入的CMO Jonathan Cohen,來自Dermalogica與Lancer Skincare,放大這波熱潮。
Cohen自製病毒影片,模擬熱門內容,寫腳本借用流行語,創造「第二波病毒」,無需TikTok Shop白名單。他觀察TikTok觀看提升Amazon銷售,客群從20-30歲擴至40+。2023年9月TikTok Shop開張,Pure Daily Care首批進駐,2025年7月銷售五倍成長,個人護理店前10,成為第二大銷售渠道(僅次Amazon)。至今,NuDerma影片、產品與直播觀看超10億。
Cohen強調創作者如CMO:「評估平台價值,快速定策略。」合作逾50萬創作者,新聯盟機構帶700高影響者。80%銷售來自聯盟,多未親談。Spark Ad碼讓品牌用創作者影片當廣告,放大內容無需內製。
2025年,TikTok Shop銷售成長500%,美妝主導,Pure Daily Care靠視覺證明(如痘痘、老化)賣爆。對影響者,這是機會:你的真實分享能驅動銷售,早鳥合作避高成本。
Baked by Melissa:真誠內容翻轉,五年粉絲暴增6,000%
Baked by Melissa,近17年咬一口大小杯子蛋糕品牌,以奇異口味與紮染設計聞名,疫情前社群停滯。創辦人兼CEO Melissa Ben-Ishay,24歲時在家烘焙,與兄弟Brian Bushell創立,從外燴到SoHo取餐窗。2015年Bushell卸任CEO,Seth Horowitz接棒,2019年底Ben-Ishay回鍋,正值疫情。
疫情居家,她個人TikTok分享家常菜,互動爆表,決定測試品牌帳號。沙拉影片如Green Goddess超2,500萬觀看,內容從甜點轉營養餐,五年粉絲從2020年的2.6萬增至250萬(全平台400萬,成長6,000%)。疫情杯子蛋糕100%線上銷售,真誠社群拉新客,重溫品牌。
Ben-Ishay說:「我們建構信任社群,持續分享營養完美一口。」2025年,估計售4億杯子蛋糕,社群開啟贊助與聯名,如Tabasco、Cabot Creamery、Squishmallows,超預期銷售。4月1日,新CFO Sanjay Khetan(前PepsiCo)加入,強化DTC與社群,預計更多聯名。
對藝術家,這是啟發:讓創辦人閃耀,人性化品牌,轉化粉絲為忠誠買家。
結語
這些品牌證明,病毒成長靠故事與社群,而非廣告燒錢。對影響者與藝術家,這是你的時刻:你的真誠內容能預熱品牌、驅動銷售、建構社群。我們相信,這樣的合作不僅放大你的聲音,還能讓品牌在粉絲經濟中永續。如果你有類似故事,或想探索聯名,一起聊聊如何將你的創意轉化為銷售成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