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極簡設計與品牌新世代:以意圖引領共創未來
Share
在2025年,品牌設計正經歷一場深刻轉型。過去15年,從90年代的過度修飾到千禧世代的極簡美學,再到Z世代的「多巴胺設計」,設計趨勢反映了文化與技術的變遷。作為全球執行創意總監,我見證了品牌如何從繁複走向簡約,又在當前尋求情感共鳴與創新平衡。對活躍在YouTube、Instagram或Threads的影響者,以及擁有自家IP的藝術家來說,這篇文章將揭示如何以「意圖」為核心,與品牌共創,打造有影響力的故事。
從繁複到極簡的演變
90年代與2000年代初,過度修飾的設計(如星爆效果與Photoshop誇飾)盛行,但隨著數位時代的資訊爆炸,消費者渴望清晰與易用性。極簡設計應運而生,專注於品牌識別的核心元素,剝除視覺雜亂,強調功能性與清晰訊息。這種「少即是多」的美學,讓品牌在小螢幕時代脫穎而出,例如Deciem的The Ordinary以簡約包裝傳遞純粹價值。
然而,極簡也帶來挑戰:部分品牌在追求簡化時,失去了在超區域市場講故事的能力。特別在像中國這樣重視限量版與內捲化的市場,品牌需靈活應對在地文化,創造新鮮感以吸引粉絲。
Z世代與多巴胺設計的崛起
過去八年,脫歐、疫情、經濟危機與戰爭改變了全球格局。Z世代在選擇過剩的環境中,擁抱「多巴胺設計」,以鮮豔色彩與大膽字體表達自我,追求情感衝擊而非傳統美感。品牌如Starface與Alani能量飲料,透過不羈的視覺風格,吸引年輕粉絲。你可以借鑑這種風格,設計吸睛的社群內容,與品牌合作創造共鳴。
以意圖驅動的品牌建設
極簡設計源於文化變遷,但並非唯一法則。2025年,品牌正從購買「觸及」轉向購買「影響力」,強調創作者效能。這意味著設計需緊扣品牌核心價值,同時擁抱區域文化。例如,麥當勞的WcDonald’s活動,針對動漫粉絲推出倒M標誌,成功在30個市場引發共鳴。
AI技術的普及,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創作者,但正如廣告大師Sir John Hegarty所言:「我們都是藝術家,但不代表都該展示。」品質取決於你的標準。品牌需明確哪些元素不可妥協,哪些可開放共創,平衡一致性與創新。你可以與品牌合作,設計聯名商品或內容,融入在地元素,吸引全球粉絲。
未來的品牌策略:平衡與共創
品牌成功的關鍵在於「意圖」:明確核心價值,同時採納「無為而治」的哲學,邀請創作者參與共創。這種平衡讓品牌保持真誠,同時激發社群參與。你可以提案聯名活動或在地化設計,與品牌共同打造粉絲喜愛的體驗。
結語
2025年的品牌設計不再只是視覺,而是以意圖驅動的故事與共創。對影響者與藝術家來說,這是將你的創意融入品牌策略的絕佳時機。無論是設計吸睛的社群內容,還是打造限量聯名,你都能為品牌增添魔力。準備好以意圖引領未來了嗎?我們隨時歡迎你一起探索如何讓你的創意大放異彩!